一种天然源面波智能勘查技术

日期:2020-07-23 浏览量 6527

1992年我和我的团队发明了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,在近30年的岩土工程勘察中,如果说瞬态面波是地震波勘探中使用最多一门技术,应该说不过分。“911”事件后,由于勘察较大深度需要大能量震源(包括炸药震源),瞬态面波的应用遇到瓶颈。有的去研究震源,我们开始研究天然源面波勘探技术(又称:微动勘探技术,噪音勘探技术)。

该技术基本原理是基于阵列设备采集地面微动信号,通过数学计算及相关的数字处理技术提取面波信号(主要为瑞雷波)的相速度频散曲线,经反演计算获得阵列下方介质S波速度结构,进而推断其地质结构的一种物探方法。

我推荐这种方法,是因为我们突破了该方法盲目采集的工法,研制成功WD智能微动勘探系统。该系统做到了:只要把采集站按照台阵布置要求,安置到测点上,打开电源,整个台阵的采集站一起采集,在控制仪器的屏幕上即显示: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逐渐形成的过程,待速度值和曲线折拐点逐渐稳定、基本不变动了,终止采集并存储,测点勘探工作结束。一般采集15至20分钟即可完成一个勘探点。

我推荐这种方法,也因为我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物探专委会主任期间,每每动员采用物探技术,总会听到一种反映物探不容易搞好的情绪,就想搞一款类似傻瓜相机的物探仪器。我现在推荐的WD智能微动勘探系统就是这样一款傻瓜勘探仪器。可以说只要你会开电脑就能完成测点数据的采集任务。

我形容是:看着地脉动,便知地层厚度和软硬。

下面介绍几个工程应用的实例,供专家们点评:

01
隐伏地质构造调查

勘探地点河南洛阳龙门,图中勘探深度2000米,图左埋深300米、500米位置的面波速度线由左至右呈现下拉现象,表示面波速度降低的趋势,可解释其上覆地层受构造带影响发生沉陷变形所致。埋深750米位置的速度呈现明显降低弧线,在速度1250米/秒和1500米/秒之间,有一个1250米/秒的低速团块,可解释为夹在破碎带中的风化岩体。两条断层的破碎带总宽度约800米。

02
城市断层调查

图中勘探地点为乌鲁木齐,工区概况:地表全部被第四系冲积卵砾石地层覆盖,隐蔽式地质构造;市区道路交通繁忙,居民区楼宇密集。

勘探成果:准确划分城市隐伏断层的空间位置,划分与评价建筑场地类别等。


03
城市地铁线路采空区地质勘查

勘探地点为广州,工区概况:拟建地铁线路穿越煤矿采空区,需查明采空区位置及空间状况,为地铁线路设计及施工提供地质依据。  

勘探成果:两条平行的勘探线资料,由图左面波速度可见无采空区的岩体,其速度随深度增加,速度线近平行分布,图中间段存在速度递减的明显变化。速度异常变化的地段推断为采空区。经过与钻探异常对比分析,圈定采空区范围和高程,经钻孔验证,准确率 83%以上。 

 

04
尾矿堆积坝勘察

勘探地点陕西,工区概况:沟谷型尾矿库,库区内无4G网络。

勘探成果:测深220米,微动勘探的面波等速度剖面图清晰反映尾矿砂的沉积分层、高低速度互层和堆积坝坝底原始地层的工程地质条件。

结论:尾矿堆积库内钻探取样率低,WD智能微动勘探分辨能力高,是进行尾矿坝安全评价的有效勘察手段。


05
盾构施工线路勘察

勘探地点深圳,工区概况:新建快速通道在已有线路下,拟采用盾构施工。需查明下伏花岗岩界面深度、岩体的风化分带。为盾构施工方案提供地质依据。

勘探成果:获得100米深度以上面波速度资料,图中可见花岗岩的构造风化和垂直风化特征明显,风化界面起伏较大。选择速度相对平缓的地段与钻孔对比分析,确定速度与风化的对应关系,再外推延展解释地质界面。


结论:利用WD智能微动勘探,结合钻孔资料分析,准确圈定盾构线路高程内花岗岩的风化分带位置与埋深,使盾构机可以“看到”前方地质条件,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盾构施工方案。

对起伏较大的基岩面调查,单靠钻探手段很困难。一是不可能布置过密的钻孔,二是城市交通条件和环保要求也不允许。所以,合理地采用钻探与微动勘探相结合的方法,事半功倍,是科学的。

06
铁路高架桥桥址勘察

工区概况:场地为黄土覆盖,厚度几米~几十米,下伏基岩为灰岩。桥址勘察由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。

勘探成果:勘探深度65m,以面波速度500m/s追踪速度等值线,用来划分土石界面,与钻孔对照,准确度95%以上。

铁三院物探所评价:

· 单点采集时间短并可保证数据采集质量;

· 频散曲线成果实时显现;

· 探测深度为最大边长的2~5倍,受地形影响小;

· 数据处理参数固化,成果野外实时显示,不存在人为因素;

END

文中插图来自工程实践,由下列单位提供,在此一并感谢!
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

广东煤炭地质局勘查院

有色工业西安勘察设计院

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

 

 

  • 分享到:

项目咨询